(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现在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创造了符合自身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功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和韩国的校企合作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引进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模式,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创造性地开展了具备地方特色的校企合作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改革模式,如:天津的校企融合职业教育创新改革,上海的职业教育新课标制定与实施,南京的职业教育??榛萄?,无锡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广州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学分制改革,沈阳的工作过程导向项目教学改革及广东的政府、企业、学校三股力量紧密合作的“顺德模式”“宝安模式”等。
在今年3月召开的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是弱在校企合作,这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我们应当下大工夫、也是必须下大工夫去探索和解决的难点。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一个根本点在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可以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实习设施,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职业实践经验、与用人单位一致的管理经验、明确的职业定向以及一定的顶岗实习收入,从而解决了职业学校设备、设施缺乏,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反过来,学??梢晕笠堤峁┚哂幸欢际?、技能的劳动者,节省企业日常运营开支,解决目前经常提及的民工荒、技工荒问题,满足企业职工迫切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使职业学校成为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生产型学校,使企业成为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学习型企业,在社会上形成一举多得、互利共赢的关系。
在我国的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具备一定办学实力的职业院校如何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共赢,这正是开展本课题的而试图取得突破的问题??翁庾榻诮杓找延醒芯砍晒统晒榈幕∩?,结合我校实际,在认真分析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从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开展工学结合、员工培训的实践研究,着力于探索构建既是受企业和学生欢迎的高素质员工培养培训基地、又是“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和学??沙中⒄沟谋U掀教ǖ呐嘌J?。该课题的实践研究在我省中职学校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因此对于深化我校乃至省内同类学校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1、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目前,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与企业的需求相脱节。一方面,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层次不理想、岗位晋升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尤其是成长型企业)缺乏稳定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补充和培训提高的有效资源,限制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剐F蠡ト诨ネ?、双向介入的深层次合作,是破解这一难题,实现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围绕企业生产线的人才需求,校企双向介入,研究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模式,有效开展学生的工学结合及员工的培训提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校企战略合作的决策、协调机制及操作规范;
(2)研究建立在工学结合平台上的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模式;
(3)研究建立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培训提升模式;
最终成果转化为学校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形成学校和企业高度整合、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新型职业教育实施主体,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2、重要观点
学校拥有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培训资源及一定的生产设施资源;企业拥有学校需要的实践平台、企业教师、就业岗位等资源。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学校的资源状况及师资水平,当学校的资源能够与企业形成互补时,校企合作才能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
目前,企业安排学生实习不积极,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办学模式不深入、观念落后、认识片面被动”等学校自身原因造成的。
校企合作的理想境界:使职业学校成为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生产型学校,使企业成为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学习型企业.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企业与专业相对应,从“学生工学结合、员工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从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设立若干个子课题开展研究;
(2)建立学??翁庾?,组织研究团队,制定研究方案,实施计划;
(3)开展阶段性研究小结;召开阶段性座谈会、研讨会或报告会,聘请专家进行评判,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不断完善课题研究。
(4)结题验收,形成最终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深入进行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边实践边研究,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2)运用文献研究法,围绕研究目标,开展广泛的收集研究信息、研究资料。
(3)课题组成员深入企业挂实职锻炼,边实践,边教学,边调研;
(4)采用调查、对比法,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的前后差异。
|